美国人在南海办了场大派对,拉着印度尼西亚,一口气叫来了11个国家,名字很响亮,“超级神鹰之盾”。
日本、法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,这些国家,有的离南海十万八千里,也兴冲冲地跑来凑热闹。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话说得很直白:演习就是为了“威慑以武力改变领土现状的行为”。
听起来像是要维护和平?
别搞错了,这套说辞的真正靶子只有一个。当12个国家的军舰在海面上摆开阵势,搞海上突击、两栖登陆,本质上是在排练一件事:如何用一个军事联盟,把中国锁在南海。
这场面,确实唬人。4100多名印尼士兵,1300名美军,外加十国部队,演习长达十天。美国想传递的信号很清晰:我朋友多,我的规矩就是这里的规矩。他们正在试图打造一个“南海版小北约”,把这片海域变成自家后院的战略缓冲带。
然而,就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水面派对进行时,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突然发布了一条消息,让整个棋局的性质都变了。
中俄两国海军的潜艇,首次在太平洋完成了联合巡逻。
消息来得非常突然,但时间点却极其精准。就在“超级神鹰之盾”演习吸引全球目光的时候,中俄的水下力量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协同行动。
对比一下这两个动作,非常有意思。
美国搞的是一场“明牌”的阳谋。把盟友都拉到台面上,声势越大越好,就是要让世界看到它的号召力和肌肉。这是一场政治秀,军事恫吓是外壳,核心是构建一个排他性的安全圈子。
中俄玩的,则是“暗牌”的实招。
潜艇,是海军最敏感、最核心的战略资产。联合巡航,意味着双方要共享情报、协同战术、甚至对接指挥体系。这种合作的深度和互信程度,远不是一场多国联合演习的“拍照握手”环节可以比拟的。
更关键的是地点。巡逻路线经过了日本海和东海。这是在直接告诉谁?告诉那些积极充当美国“急先锋”的区域盟友,尤其是日本。当你的舰队跟着美国在南海耀武扬威时,你的家门口,已经不再是你想象中那么安全了。
这次水下联动,彻底打破了美国试图通过盟友体系孤立中国的幻想。美国想用数量优势和联盟声势来制造压力,而中俄则用战略深度和军事互信来化解。你拉一群朋友在客厅里大喊大叫,我则和我的核心伙伴在你的书房里悄悄走了一圈。谁的威慑力更大?
这场博弈的核心,已经不是简单的“航行自由”或岛礁争议。它已经升级为两种不同安全观念的直接碰撞。
美国模式,是霸权主导下的“扈从体系”。它需要盟友的绝对服从,通过制造一个共同的“敌人”,来巩固自身的领导地位。这种模式的代价是,区域国家被迫选边站队,整个地区被拖入军备竞赛的漩涡。东南亚国家对此心知肚明,依附外部势力解决不了问题,反而会引火烧身。
中俄展示的,则是另一种可能性。这是一种“背靠背”的战略协作。它不寻求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军事同盟,而是基于共同的安全关切,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反制。目的不是为了控制谁,而是为了打破别人的控制。
所以,当美国及其盟友的军舰还在南海演练如何登陆时,中俄的潜艇已经各自返航。
一个行动已经结束,另一个行动还在表演。这本身就说明了效率和决心的差距。
南海的棋局,因为这次水下交锋,变得更加立体。水面之上,是美国的联盟政治秀;水面之下,是中俄联手的战略反制。这道“和平防护网”,对冲的正是霸权行为带来的不稳定。
美国想把南海变成一个封闭的、由它主导的角斗场,但棋盘的边界,早已被重新定义了。
股信网配资,盛豪配资,股票配资在线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